设计的重要性,不必多言,一座房子、一间房、一件家具、设计的优劣,都反映着设计师的审美水平,通过这一件件作品,既能融入自己的情感,又能体现自身的高度,因此,设计的重要性往往高于户型。
与其它设计类型不同,家居设计不再是静态的展示,而是对“生命的容器”的重新审视和梳理,以人的“使用需要与活动法则”来划分空间格局,与美观与实用同等重要。
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步改变,而且这种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。说到底,各种信息化渠道充斥着我们,潮流来的快,去的也快。
今后家居装饰设计将呈现怎样的趋势呢?
假如单纯从家居装修设计的角度来看,最主要的趋势是三个层面:个性化、定制化和智能化。
一、个性化。
人的生活方式悄然发生变化,对空间的需求也将更加多样化,个性化的设计越来越受欢迎。例如空间将更加灵活多变,开放程度也将进一步提升。就拿客厅来说,常规布局无非就是沙发、茶几、电视墙,但如果我们打破常规,把核心区和工作区、餐厅区甚至儿童游乐区结合起来,体验肯定不一样,而且相比于之前被割裂的功能区设计,各个功能区域的互动也会进一步加强。
形式和色彩上会更丰富多样,不排除夸张艺术性的成分,创造出轻松而世俗的空间特征,同时运用新材料、新科技等元素,使人们从单调乏味的机械化生活中解放出来,重新回到感性的世界。
在墙面方面,拼贴元素有可能成为新潮流,简约时尚,具有视觉冲击力。各种色彩、材料、形状、格调等元素的重组,构成了更为丰富的装饰层次。
这同样适用于厨房、浴室。与传统的冷色调相比,厨卫空间的设计将更注重营造气氛,色彩将更有活力,通过色彩的控制,体现个性化和高级感,
2、定制化。
轻装饰性仍将是主流,因为城市化进程的发展,现代人的居住场所变化很大,会因各种原因而频繁搬家,而一旦装修之后,这些东西都不能带走,所以家居装饰就成为比较好的选择。
大量生产的住宅产品,当然不可能适合每一个家庭,而户型本身由于设计条件的限制,也会有不太合理的地方。为提高整体性和使用率,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定制家居,不仅可以定制家居,而且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造型和材料,特别是对于小户型来说,更是如此。并且作为设计的延伸,厨房、卫生间也将逐步走向定制化。
对许多年轻家庭来说,许多人喜欢外出吃饭或点外卖,厨房的利用率在下降,另外,像洗碗机、烤箱、垃圾处理器等厨房用具会越来越多,厨房的设计也一定会由单一走向个性化。
不像其它空间定制,厨卫的定制很多都是模块化的,产品通过模块组合之间的任意组合,更快地实现量身定制。这样就对品牌提出了更好的要求,其实市场的发展规律差不多,肯定是慢慢向几个大品牌靠拢。
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,消费升级趋势不可逆转。从目前情况来看,用户的消费需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,即价格、功能等刚性需求进入以生活方式为主的弹性需求阶段,这也倒逼中国制造业要重视消费者需求和商品、服务迭代和服务升级。
这样对家具、产品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那么设计师会更轻松吗?当然,业主要求越来越质量化、精细化,这就要求设计师既要统领全局,又要将所有新产品放得恰到好处,另一方面更要注重细节。举例来说,以往卫生间基本上只有底灯照明,讲究一点就会有镜前灯,基本上也只是为了美观的考虑,没有真正的分析照明本身,比如卫生间、如厕、洗浴等局部照明,对灯的照度和照射角度都是有要求的。
三、智能。
如今智能家居的使用越来越多,各大品牌也开始在智能领域进行布局,许多家电都可以用APP或智能音响来控制,比较方便的比如开关灯、窗帘等,在不同的场景下也会有相应的体验。能够迎合和满足人们的需求的智能家居,无疑是未来房间的发展趋势。最初我们可以想象的智能生活场景,不会太远就能实现:清晨,音乐舒缓地响起,窗帘便自动打开,早餐开始自动烹饪,新闻按预定的播放;晚上,窗帘会自动关闭,所有的灯光和电器都会进入相应模式,安全和健康系统将处于警戒状态。事实上,这一场景已在许多新楼盘中实现,只是在家庭装修领域尚未普及。
比如,智能马桶盖大家都很熟悉,智能马桶盖的普及率最高,市场发展最成熟的日本,普及率超过四分之三,其次是韩国,普及率接近一半。在国内起步较晚,用户也主要集中在一线和强二线城市,甚至北京、上海的普及率可能也在5%。但是从网上可统计的销售数据来看,智能马桶和智能马桶盖的销售量逐年上升,每年增长幅度近一倍。
但是卫生洁具的智能化,绝不仅仅是智能马桶那么简单,花洒、水龙头、浴室柜都是其中的一部分。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智能镜系统在卫生间里了解天气情况,播放音乐,洗漱、洗澡、上厕所的时候都会有好心情。
在整体上,产品的质量和设计细节都将更为讲究。外形上还是以简洁为主,同时融入更多智能功能,比如水龙头的水压调节、温度记忆等。
总之,未来家居设计的发展趋势一定会更加以人为本,从心出发,在体验感上更追求舒适和方便。从顾客的角度来看,希望大家也能借此机会,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真实的需求。
另外,在风格的选择上也不再像以前那么教条了,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对一种风格进行界定和硬的区分,特别是对于家庭服装,更是如此。最佳的选择只不过是将更具包容性和百搭性的风格作为基础,再加入更多设计感的风格和元素,混合出我们理想的效果。
本网站所提供内容,仅供参考(部分内容信息来源于网络)。发布内容信息是出于传递目的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网站编辑,我们会予以采取适当措施,避免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。